新华网转发了《羊城晚报》的一篇文章,叫做《毛泽东身材被“拔高”?实际只有1.72米左右?》。作者是一个叫做马承钧的。这篇文章很有心理学价值,它能够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如何被自己建立于偏见和仇恨之上的幻觉所欺骗并激怒,于是充满愤怒地向着他自己创造的幻觉开战,并在这样的“战斗”中获得“正义化身”的新幻觉。

马某人的论点是:“1.83米的身高大有水分,毛泽东的实际身材远未达到这一高度,这完全是一种人为的‘拔高’,是特殊年代‘造神运动’的显现。”

作者因此而愤怒指责“据说挑选毛泽东的特型演员也以1.83米为标准,张克瑶、古月、唐国强等几位均在1.80米以上。”显然,在他看来,这都是“特殊年代‘造神运动’”的结果。但我颇疑惑于这个“特殊年代‘造神运动’”的说法。因为这几位“特型演员”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我不知道作者有何理由把这个时代指责为“‘造神运动’的特殊年代”?

如果我们愿意,也可以学着作者,来一连串“上纲上线”法,证明作者极度仇视改革开放。但这是典型的“‘文革’余孽”手法,为我等正人君子所不齿。

马某论证“毛泽东身高只有172厘米”的办法,是通过列举若干人物跟毛泽东的合影,然后连续用“据说”类的引证法,“证明”合影者的身高在1米70以下,并得出毛泽东只比他们高“两三厘米”。这种以“据说”为依据的“臆测法”在三十年来的中国社会科学界颇为多见,并且显然已经影响到“马承钧”这样的毫无学术修养的“网友”,成为网络界的通病。这种不讲考证的“臆测法”虽然很方便、很快乐,但并不科学,其实正是中国社会科学之所以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根源所在。

试以马某举出的“毛蒋合影”为例。

按照马某的“臆测法”,“蒋介石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原始记录显示,蒋的实际身高为169.5厘米”,而在重庆谈判期间的毛蒋合影中,“毛比蒋略高一点”,因此毛泽东身高只有172厘米。

这听起来很不错。但是很不幸,我们不能从蒋介石在日本士官学校的“原始记录”推出重庆谈判时蒋先生的身高也等于169厘米。这其中的道理异常简单:蒋先生留学日本时还只是个少年,以后还会长个子。更麻烦的是,我不知道马某是从何处看到蒋先生的在“日本士官学校的原始纪录”的,因为据李敖考证,这所“日本士官学校”根本没有蒋先生“留学”的纪录!

从“毛泽东身高”问题看当下的浮浅学风(组图)

资料图:毛泽东与蒋介石

但无论“日本士官学校”有没有蒋先生的“原始记录”,有一点是肯定的,把蒋先生少年时代的身高等同于蒋先生壮年时代的身高,这是典型的“刻舟求剑”大法。这足以说明马某的逻辑水平低劣到了何种程度。更能说明马某不事考证的事实是,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蒋介石还曾经与美国大使赫尔利合影。这为毛蒋身高问题提供了另一个可供参照的尺度。赫尔利大使在美国人看来也算得上高个儿,但从照片上看,他大约只比毛泽东高出8厘米。

不过,我们不知道赫尔利的准确身高,因此仍然无法说明毛泽东到底有多高。我们作为受过严格科学训练的知识分子,不能像马某之流大老粗那些想当然地得出结论,而是必须用更加精准的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好在我们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尼克松的有关数据。

网络上有很多美国资料能够提供尼克松的准确身高。只须在GOOGLE上输入“NIXON HEIGHT”,就能得到这个数据:6 feet 1.5 inches。这是尼克松壮年时期(亦即他担任总统时期)的身高,在他的晚年,由于骨骼萎缩,身高会有所损失。因此,尼克松初次访华时,身高是6英尺 1.5英寸,换算成米制,是186厘米。

在网络上,同样存在大量毛泽东与尼克松在1972年会见时留下的照片和影片。从照片特别是动态影片的记录,很容易看出,已入暮年而且大病初愈的毛泽东身高低于尼克松,其头顶刚好接近尼克松的发际线。他们的身高差距,大体相当于尼克松头长的三分之一。

如果我们要支持马某的观点,就必须假设尼克松头部发际线以上部分的高度为14厘米。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毛泽东身高只有172厘米”的伟大结论。好的,现在我们运用马某的逻辑,继续往下推理。根据艺术人体解剖学,尼克松“头顶高14厘米”就表示他的头长将超过40厘米。如果按照西方绘画中1:8的天神级头身比例,尼克松身高将超过320厘米;如果按照1:7的凡间英雄头身比例,尼克松的身高将超过280厘米;就算按照1:6的凡夫俗子头身比例,尼克松的身高也将超过240厘米,仍然远远高过姚明易建联。

从“毛泽东身高”问题看当下的浮浅学风(组图)

毛泽东和尼克松的历史性会晤

因此,按照马某的逻辑,尼克松是自从有科学的人体测量学以来最高大的人类之一。如果我们愿意,还可以学着马某,上纲上线地论证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的新闻媒体是如何地为了反美的目的,发起了对尼克松“造鬼运动”,通过电影特技等手段,将这位巨人的身高贬低到“只比毛泽东高一点点”,现在是我们还原历史真相的时候了……

为平息近几个月来互联网上的关于毛泽东身高之争,6月15日笔者在北京甘家口探访了今年87岁高龄的医学博士王鹤滨老人(注:王鹤滨 1949年起担任毛泽东主席的保健医生兼秘书至1954年)。还没进入王鹤滨寓所的客厅,就听到电视剧《长征》主题曲《十送红军》,原来王老正在观看24 集电视连续剧《长征》。进入客厅后,在电视屏幕一侧的墙上能看到两张王鹤滨医生与毛泽东主席在一起的照片:一张是1954年与毛泽东主席的合影;另一张是 1953年陪同毛主席在中南海散步时的照片。

从“毛泽东身高”问题看当下的浮浅学风(组图)
从“毛泽东身高”问题看当下的浮浅学风(组图)

1954年王鹤滨医生与毛泽东主席的合影    1953年王鹤滨、李敏等人陪同毛主席散步

    说明来意之后,王鹤滨老人指着那张是1954年与毛主席合影的照片说,你看,毛主席比我至少高出10个厘米,我那时的身高是1米70,所以,毛主席在1954年的身高不应低于1米80。为了为众说纷纭的毛泽东身高之争息鼓,王老给我讲述了下面的故事:

1949年12月毛主席首次出访苏联。因这次主席出访要在苏联停留一两个月,故需为毛主席定做一个较为舒适的睡床。根据定做睡床的苏联方面的要求,他们需要知道毛泽东主席的实际身高。于是毛主席的卫士李家骥同志为毛主席测了一次身高(这也许是建国后第一次为毛主席量身高)。李家骥同志的测量结果是,毛泽东的身高为1米80。

在谈到网上有人质疑毛主席曾有过1米80的身高,说毛主席的实际身高只有1米72时,这位担任了4年毛主席保健医的王鹤滨老人动情的说:不是我们这些曾在主席身边工作过的人在回忆录中“拔高”主席,而是有人在毛泽东“身高”上“矮化”主席,并在这么显而易见的主席“身高”上做文章。最让老人气愤的是,有人居然用遗体长度推算活人的身高。王老指出,人体的自然身高在60岁时已经矮了一些,83岁的人体自然身高会比成年身高矮的更多,而其遗体身长也会比生前更短,怎么能用遗体长度推算活人的身高呢?

在准备离开王鹤滨老人寓所时,王老说,你可以把这两张照片放到网上去,我们要用真实的历史镜头再现毛泽东主席的身高。我们就是要让后人知道,毛泽东的身高的确是高大魁梧的,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只有几个人的身高高于毛泽东主席,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当然了,毛泽东在延安时的实际身材是1米80,还是1米83,这有待更权威的图片资料加以图证。不过,从1954年的照片上看,毛主席的确比身高1米70的王鹤滨高出一大截,因此,毛泽东在1954年的实际身高绝不会低于1米75。

写完这段俗气得令我恶心的大老粗八股文,我只想说:马承钧先生,请你不要再一本正经地扮堂·吉诃德了。在我们这些受过现代逻辑学教育的人士看来,你始终只是个被自己的无知和偏见所欺骗,然后又试图用自己所信奉的谎言去欺骗其他无知者的大老粗和小丑角。虽然出乎意料的,在被欺骗之后又去欺骗其他人的无知者中,竟然有据说很有名气的《羊城晚报》的编辑们。

因此,在我看来,毛泽东的准确身高是多少,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否用科学、客观的态度和方法,去研究历史问题,而不是被偏见和仇恨所蒙蔽。毛泽东的真实身高并非保密数据,有据可查,并不值得争论。有趣的是,马某没有提及“毛泽东身高183厘米”的数据出处,这正是大老粗论证问题喜欢采用的方式。但在我所见过的严肃历史作品中,只讲到过毛泽东身高178厘米。身高170厘米的周恩来与毛泽东合影,头顶刚刚高出毛泽东的耳梢部,这能够证明毛泽东比周恩来高出大约8厘米。这是艺术解剖学的基本比例关系,学过绘画的人都应该知道。

在什么时候,毛泽东的身高从178厘米变成了183 厘米?这个问题也许并不是“误记”那么简单。从欺诈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把178厘米偷换成183厘米是一个巧妙设置的心理圈套。因为毛泽东去世时,享年 83岁。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数字。这样,用83去偷换掉78,会让人有“似曾见过”的错误感觉,因而轻率相信自己似乎曾经听说过毛泽东身高183厘米。如果马某等人试图利用这种心理效应,来达到造假并将假货强加于人,然后再跳出来扮演“打假英雄”的效果,那么我得承认:你们卑劣得实在太有才了!

最后,我愿意用马某自己的结语来结束这篇小文:“身高岂能论成败,孙中山身高仅1.58米,却领导推翻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专制;拿破仑身高不足1.65米,却‘征服了半个欧洲’;列宁身高仅1.64米,却成功地从1.74米的尼古拉二世手中夺取了政权……”

在这段话中,本身就包含了“身高决定成败论”,然而,作者却在一本正经地声明“身高岂能论成败”!这再次说明某些作者和某些编辑的逻辑水平已经低陋到了何等程度。大老粗是如此,专家编辑也是如此,这样的浮浅学风实在可怕!如果在浅浮之上再加上“阴险”,事情就更加令人恐惧。倘若我们不能予以改变,那么就不要指望国民素质和社会科研水平能够有丝毫的的提升。

Comments are closed.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