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裔女市长的传奇人生 抵押房产险胜劲敌(组图)

1月,关丽珍迎来了她从政生涯的高峰:3日就职奥克兰市长,19日受邀出席接待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白宫国宴。

美国华裔女市长的传奇人生 抵押房产险胜劲敌(组图)
美国华裔女市长的传奇人生 抵押房产险胜劲敌(组图)

策划 李宜航 陆扶民 郑杰 梁剑峰

今年1月3日,关丽珍正式宣誓就职,成为奥克兰首位华裔女市长。这一天,她早早起床,在丈夫禤德辉(Floyd Huen)和一双儿女的陪同下,到唐人街龙岗亲义公所祭拜祖先,那里供着刘、关、张、赵四大姓氏的祖辈。

然后,她选择用步行的方式,走了两个半小时,抵达举行就职典礼的福克斯剧院。

从唐人街到奥克兰市政大楼只有八个街区,但是关家四代人却用了一个多世纪才走完这段距离,这期间既掺杂着老一辈为谋生而忍辱负重的辛酸遭遇,也夹杂了新生代为发展而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演绎了华裔在美从追求经济富足到政治话语权的转变历程。

祖辈赴美

遭遇排华法案颠沛流离

1月3日,奥克兰福克斯剧院。

在这里为关丽珍举行的就职典礼仪式有如奥斯卡颁奖礼那般隆重,美国多家媒体也对这位有着“美国大城市首位亚裔女市长”之称的她兴致盎然,例牌对美国政坛的“新面孔”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

但在一番了解之后,美国媒体却惊讶地发现,他们眼中的“新面孔”其实早已是当地的资深公民。关丽珍对记者说,早在19世纪70年代,她的曾祖父就携3个儿子从广东开平经上海来到了旧金山。不幸的是,在1906年的旧金山大地震(专题)中,关丽珍曾祖父的3个儿子中只有她的祖父幸存。在这之后,关家迁移到了奥克兰唐人街。

早期移民的生活并不好过。关家来到美国时,正赶上美排华法案出台。颠沛的生活导致关丽珍的母亲迟迟无法赴美团聚,以至于1949年关丽珍出生时,其父母早已过了不惑之年。

也因为此,尽管被认为是第四代华裔,关丽珍其实是关家第一个在美国出生的子嗣。

寡母孤女

不会英文领不到福利金

对于父亲,关丽珍的记忆中只有零星的片断。她对记者说,在5岁那年,父亲就因患肺癌去世了。

虽然如此,父亲却影响了关丽珍的一生。在辞掉位于奥克兰一著名酒店的大厨工作后,关丽珍的父亲白手起家,在当时奥克兰Livermore的铁路旁开了一家中餐馆,吃过苦的关父十分善良,对于前来乞讨的流浪汉从不拒绝。“我记得他非常和蔼和慷慨。”关丽珍说。

家中的顶梁柱倒了之后,完全不会说英语的关母依靠继续经营中餐馆和在当地制衣厂做针线活撑起了整个家。由于不懂英语,虽然窘迫的关家完全符合政府福利金的领取要求,关母却没能领到这部分资助。

穷人的孩子更早懂事,没有钱购买书本,关丽珍就长时间待在图书馆;买不起喜欢的乐器,她则格外珍惜公立学校的音乐课上使用乐器的机会这一经历在后来成为激发关丽珍政治热情的人生伏笔:为了阻止取消音乐课的提案,她不惜挨家挨户游说家长反对,这种敲门交流的“笨方法”却成了她后来从政路上的利器。

为了补贴生活,关母在住所附近种起白菜自给自足,以至于现在的关丽珍表示“吃太够了”,一见到白菜就失去了胃口。

校园风云

领导维权遭取消奖学金

关丽珍说,备受歧视的童年让她格外渴求公平和正义,马丁·路德·金和凯萨·查维斯成为了她心目中的英雄。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期间,关丽珍是校园里的维权活跃分子。在大二那年,关丽珍首次遭遇危机。因为散发传单呼吁抵制无理提价的学校食堂,校领导威胁关丽珍要取消其奖学金。

关丽珍对这件往事依然记忆犹新:“他们把我母亲也扯了进来,告诉她要取消我的奖学金,我母亲一下子就哭了。”

虽然最终失去了对穷苦家庭而言意义重大的每季度200美元的奖学金,倔强的关丽珍居然并没有屈服,相反,在经历了这件事之后,她在为少数族裔抱不平的道路上走得愈发坚定。

幸运的是,由于加州当时大学学费也不高,依靠勤工俭学,关丽珍得以完成了大学的学业。

在1968年加入校友禤德辉于加州东湾的民权社团之后,关丽珍愈发笃定了自己的信念,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关丽珍也寻获自己的爱情,和有着同样理想的禤德辉于1970年9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投身政治

温馨家庭成背后智囊团

婚后的关丽珍是幸福的,除了1972年在香港和开平呆过一段时间之外,她几乎很少离开职业是医生的丈夫禤德辉。

但成为少数族裔“代言人”更像是关丽珍的政治宿命,1989年,为阻止奥克兰各大学校取消音乐课,关丽珍挨家挨户游说和大力呼吁,首次试水公共事务。 1990年,关丽珍硬是靠逐户拜访辖区选民的韧劲,破除“不让非白人进入教委”的言论,成为了奥克兰市联合校区教育委员,而且一任就是三届。

值得一提的是,在成功踏入政坛的背后,当年只有12岁的儿子禤威廉和8岁的女儿禤丽兰曾被《奥克兰论坛报》称为“关丽珍的秘密武器”。

为了帮助妈妈拉选票,当时还在读七年级的威廉竟然踩着自行车将自己的愿望书递送到了1.6万户家庭,当时帮助黏贴邮票的8岁丽兰也乖得让人称奇。

现在,分别从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威廉和丽兰都有了自己的工作,但是他们依然不忘以各种方式来支持关丽珍的工作。诚如关丽珍所言,在开通 Facebook、与年轻人互动的过程中,女儿丽兰就是她的老师,以至于在现在,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iPhone也成为了关丽珍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还很时尚地为其“穿上”了紫红色的硅胶外套。

改变历史

抵押房产逆境险胜劲敌

2010年美国中期选举时,除了奥巴马能否赢下两院控制权令人关注之外,牵系华人心弦的还有民主党候选人关丽珍在奥克兰市长竞选中的选情。

自2002年进入奥克兰市政府之后,关丽珍一任又是两届,虽然在这期间于教育、公共安全和环保等各方面多有建树,但是关丽珍深知,要想让少数族裔有更多话语权,上面有人最为关键,她因此铆足劲参加了2010年奥克兰市长的选举,甚至为筹集选举费用而抵押了自家房产。

在劲敌环伺的竞选过程中,关丽珍和前州参议院临时议长佩拉塔拼到了最后,不过当时的舆论却一边倒向了后者。

虽然如此,在竞选团队和千余志愿者挨家挨户的敲门声中,关丽珍最终以51%的得票率反超佩拉塔的49%,成功履新奥克兰市长。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谈到那些志愿者的时候,关丽珍现在依然难掩感激之情,称自己的胜出归功于所有追求公平和正义的奥克兰市民。

关丽珍十余年的从政生涯并非没有争议,但她更看重自己的成就。“我成长于一段华人为争取自身政治权利而抗争的历史中。”关丽珍说。

★履历

关丽珍

Jean Quan

1949年10月21日,关丽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出生。

1970年9月29日,关丽珍与年长自己两岁的禤德辉喜结连理。

1990年,为阻止奥克兰市取消公立学校音乐课,关丽珍创建了一个全市范围的家长协会,名为“拯救我们的学校”,此后就被认为是美国少数族裔学生权益的代言人。同年,入选奥克兰市教育委员会。

1996年,以关丽珍为会长的奥克兰教委在她牵头下推动了帮助非裔学生学习标准英语的项目,影响巨大。

2002年,关丽珍首次当选奥克兰市议员。

2010年,关丽珍在市长选举中险胜对手,成为奥克兰首位华裔女市长。

2011年1月3日,宣布就职奥克兰市长。同年1月19日,受邀出席奥巴马迎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白宫国宴,受到胡主席接见。

今年1月对美国华人社会而言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甚至可以载入华社史册的月份。1月3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都市奥克兰迎来史上首位亚裔女市长在美第四代华裔关丽珍,同月19日,61岁的她出现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为接待访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而设的国宴上,受到了胡主席的接见。

“我为我自己感到非常骄傲。”今天正好迎来当选百日的关丽珍近日在接受新快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尽管几乎不会说普通话,原籍广东开平、在美国出生的关丽珍坚信,以华裔身份从政并取得成就的自己,将帮助在以胡主席访美为契机开启新篇章的中美关系中成为两国交流的使者,“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1 谈荣誉 当选是“华社多年努力的胜果”

新快报:您在美国出生,并没有真正在国内生活过,当选为美国首位大都市华裔女市长,对你、对当地华社而言为何说意义重大?

关丽珍:我去过中国很多次,而且自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启两国高层往来之后,我应该是首个踏上中国领土的美籍华裔。此外,我还在香港学习过一段时间呢。

我曾经回过老家开平两次,也去过丈夫的老家恩平三次。两边都有熟悉的亲戚居住。遗憾的是,最近一次去中国也是4年前的事了,原本打算去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却因竞选事务缠身,未能成行。牺牲了看奥运会的机会,但竞选最终胜出,不止对我,对所有在美华裔而言都意义深远。

因为其实整个加州的华裔都曾遭受过不少歧视,我的当选是一直以来不断争取的胜果。早在我曾祖父一代,他们还曾因为美国的排华法案而不能携眷来美,不能成为当地公民,也不能拥有土地。

对于我来说,我自己也感到非常骄傲。在香港读书的时候,我曾协助写过名为《回家》的一本书,这本书当时在加州大学的亚裔学生当中广为流传,引起了不少共鸣。除了过去为美中关系所尽的绵薄之力,我还希望能在将来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2 谈族群 新一代华裔以举动打破美式成见

新快报:华裔官员相比较白人官员,会有什么不同或优势吗?

关丽珍:这要视情况而定。在美国,很多人对华裔还是抱有过去的死板看法,这让华裔在美从政面临了不少阻力。虽然美国有不少华裔镇长级别的官员,但是华裔要在美国大城市崭露头角却非易事,就连在华裔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更大的旧金山都是如此,因此我的朋友李孟贤(编者注:李孟贤是台山移民后裔,今年1月成为旧金山首位华裔代理市长)走出的那一步非常关键。

虽然很多美国人都认为华裔工作非常努力,但是在美国很多地方,华裔仍然受到歧视,被视作“外国人”。但是,新一代华裔也正在改变美国人的这种成见。以我为例,住在纽约时,我会去参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地方,很多美国人会逐渐产生这样的印象:华裔并不一定就是在洗衣店或中餐馆打工的那一群人。

作为华裔的我,由于对两种不同的文化都有了解,而且对中国最近的发展关注更多,所以这对美中关系的发展不无裨益。

在华盛顿参加奥巴马总统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的国宴上,我和共和党一位官员坐在一起。令我惊讶的是,在交谈的过程中,我获悉虽然他专事美中关系,但是他对中国并不了解,有20年没有去过中国。

就此,我告诉他,中国在这期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东尤其如此。在和美国其他市长交流的过程中,我也会充当两国交流使者的角色。凡此种种,我认为都是作为华裔的优势所在。

3 谈从政 更多华裔关注自身利益与话语权

新快报:虽然华裔占美国总人口的1.2%,但是从政的华裔人数在美国官员总数中远远达不到这一比例。您认为华裔从政存在哪些障碍?

关丽珍:正是因为歧视的存在,过去很多华裔父母都会从自身经历考虑孩子未来的出路,不愿让孩子从政,而是鼓励他们选择技术人才例如医生等“更为安全”的工作。在他们看来,一技在手吃穿不愁,同时也可以避开很多不公平的对待。

在我竞选奥克兰市长期间,很多媒体都倾向我的对手会获胜,或许是因为我是女性,同时还是一名少数族裔,难成气候。

可是,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志愿者们的尽力支持,我最终还是胜出了。就像在竞选前不为人知的奥巴马总体一样,我也凭借着自己良好的组织能力突破了不少政治的藩篱。

我的成功说明,华裔在美从政一切皆有可能,而且口碑的积累非常重要。我的竞选对手大把大把地将钱花在电视宣传和户外宣传等上面,而我却是依靠支持我的志愿者逐户敲门、耐心解释,最终换来了市民对我的支持。

现在,我依然很注重和选民进行交流,还在我女儿的帮助下,通过Facebook 等社交网络媒体与选民互相沟通。

新快报:相比于过去,从政的华裔越来越多了,这是为什么?

关丽珍:是的,现在有越来越多华裔出现在了美国的政治舞台上,这和奥巴马政府的执政方针也不无关系。

奥巴马深知华裔对美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以我为例,能够收到奥巴马总统亲笔签名的邀请卡,出席在华盛顿举行的国宴,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在这期间,我和奥巴马有所接触,他也知道我是奥克兰新任市长,并且表示为我感到骄傲。正是这样友好温和的大环境,使得更多华裔产生了从政的念头,很多华裔开始从追求经济富足和学术成就转变为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和对话语权的把握。

4 谈“虎妈” 教育是少数族裔实现梦想的途径

新快报:担任奥克兰市长之前,您曾在当地教育部门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同时您也是一名母亲,对于最近中美都在激烈讨论的“虎妈”话题、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的教子之道,您有什么看法?

关丽珍:其实所有的华裔家庭都一样,非常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的确,我们更加看重的不是自己的孩子有多么聪明,而是他们有多么用功。每个华裔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抱很大的期望,这对孩子的成长并无害处。继续拿我自己举例吧,我读书时,成绩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我的母亲并不为此满足,她要我下次拿出更好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我的母亲不懂英语,甚至不会写汉字,但她很明白教育的重要性,经常在学习上对我进行鞭策。

我能有今天的成就,母亲的影响非常大。幸运的是,加州的教育水平也比较高,当时的学费也比较低,所以家境贫苦的我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我希望,包括华裔在内,更多少数族裔的孩子能通过教育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新快报:您在新的一年有什么目标呢?

关丽珍:我在这里想说的就是,张亨利是奥克兰前副市长,也是我的老朋友,已经退休的他一直想将中国大熊猫引进奥克兰动物园,并希望我能够继续努力,在美国激烈的熊猫争夺战中拔得头筹,故此我希望中国政府帮助奥克兰实现这一梦想,而且我们现有动物园的条件比旧金山更好,气候也非常不错(笑)。

预测

华裔从政仍任重道远 为求突破应破除保守形象

新快报:站在21世纪新十年的起点,您认为华裔将在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扮演怎样的角色?

关丽珍:华裔从政已不是新鲜事,像在美国政坛高层,也有华裔国会议员赵美心,也是和我一样的女性。但是,我认为,在未来十年,从政华裔仍是任重道远。我的建议是,不一定以进军联邦政府为目标,像我这样在大都市政府任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身在基层,能够更加体会到普通美国人的想法与观点,这种了解对现在一些普遍关注的议题,例如反战与全球变暖都是很宝贵很实际的体验。在我之前,奥克兰政府从未诞生过民选华裔官员,一些华裔官员更多是通过任命产生,但普遍官阶都不高。这让我意识到,华裔在未来政治追求的道路上不应过分谦虚保守,而更应当走出去,多和周围的人打交道,倾听他们的声音。

★语录

每个华裔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抱很大的期望,这对孩子的成长并无害处。我的母亲不懂英语,甚至不会写汉字,但她很明白教育的重要性,经常在学习上对我进行鞭策。

华裔在未来政治追求的道路上不应过分谦虚保守,而更应当走出去,多和周围的人打交道,倾听他们的声音。

★记者手记

不会说中文的“华社骄傲”

“I"amsorry,I" m late!(对不起,我迟到了!)”因为塞车,比约定采访时间迟到了15分钟抵达市政厅办公室的关丽珍向记者表达了歉意。

长着一张典型东方面孔的关丽珍笑容可掬,和蔼如同小区里的居委会大妈,要不是张口即是一口顺溜美语,记者还真有冲动直接用中文问好。

事实上,关丽珍几乎不会说中文,只会说一些开平家乡话,祖籍广东的她会用粤语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吉利话,用于到唐人街过春节时与华人选民交流。

这不由让人想起上个月被提名为驻华大使的另一位华裔美国人骆家辉(专题),接受华文媒体采访时,坦承自己为华裔身份骄傲,但是“代表着美国利益”。

国人戏称不会说母语的海外华裔为“香蕉人”,意为“外黄内白”。也因为此,国人为部分出类拔萃的海外华裔骄傲的同时,也隐隐觉得一丝尴尬:这样遥远的骄傲对说着英语不识中文的他们有意义吗?约谈采访事宜时,关丽珍的秘书苏珊告诉记者,听说是来自家乡的媒体要采访,关丽珍非常爽快就答应了。

她得体地把握着自己的双重身份,一边大力向记者推介自己出生与成长的所在城市奥克兰,一边巧妙地比喻,称奥克兰之于旧金山,就像浦东之于老上海,实乃投资旅游最佳胜地。

她尽力表达着自己对中国的关注,并明确表示,只有中国强大了,海外华人的腰杆子才可以挺得更直。

事实上,只要大概了解关丽珍的经历就会发现,这位第四代华裔身上不乏中国传统价值观:重视教育、关心子女、善于理财、勤奋努力……关丽珍的成功也与她体现的中式美德不无关系。她在许多场合表达的对中国家乡的眷恋,也让不少赴美中国新移民感到亲切。

或许这一切正体现出关丽珍的目标:成为中美关系的桥梁。在一个无法割裂各种联系、文化交融的世界,关丽珍的成功不仅是许多国人,也是许多美国人乐见的结果。

Resp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