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选择『回家』是走对了路。」45岁的张佩琢是苏州一家医药企业的创始人。2003年,他放弃了在英国拥有的一切,举家回国创业。凭著多年来在核糖核酸化学领域积累的知识、经验和人脉,他用近8年时间建立起了一条从产品研发到生产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如今,张佩琢率领的苏州吉玛基因药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唯一、全球仅有的4家核糖核酸单体供应商之一,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高达每公斤数万美元,其中小干扰核酸每克的单价就超过1万美元。

回首来路,张佩琢坦言自己是受祖国经济社会发展机遇的吸引而重返家园。「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无限,加上政府的扶持力度一年比一年大,回国创业是当前海外人才的共识」。

张佩琢只是近年来众多返家游子中的一员。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海外人才回流趋势明显。9日出炉的《江苏省海外高层次人才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宽鬆的创业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指引海外游子归程的「灯塔」。

「在美国创业,手续简单,但开拓市场很难,即使拥有最先进的技术,想从大公司手里分一杯羹也基本是天方夜谭,在中国则完全不同。」美国ISTN项目经理潘高峰博士坦言,中国独特的经济发展机遇是他回国的最大动因。

现在潘高峰已在江苏省无锡市落户,他不仅得到了政府扶持的厂房、办公用房以及启动资金,还收穫了国内巨大的市场优势。「我只需要将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落地即可。」潘高峰说,他身边的不少海外人才都在酝酿回国拓展发展空间。

曾几何时,出国留学就业是许多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归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是那个时代象徵成功的重要符号。」张佩琢说。

从1872年的留美幼童开始算起,中国的留学史长达139年。仅1978至2010年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就达190.5万人,共有63.2万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佔学成留学人员总数的一半左右。

「十一五」期间,留学人员回国新增人数达到39.9万人,2010年回国人数达到13.4万人。对目前绝大部分中国海外人员来说,「回家」是他们最好的发展机遇。

多年的海外打拼经验,让这些游子们具备了与众不同的创业优势,集中体现在其专业技能和专利项目,以及卓越的研发和技术管理能力。与此同时,市场拓展和直接投资却不是他们的强项,这也是他们在回国自主创业时首选项目合作而非项目投资的直接原因。

「海归最担心的,不是钱而是政策和环境。产品投入市场前的研发时期,缺资金、缺团队,特别需要政府了解海归的需求,分层次、分行业地进行支持。」 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中国首席代表江冰说。

全日本中国人博士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凤济也表示,目前中国和日本的中高级职位收入差距在逐渐缩小,回国资金待遇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关键是事业的发展前景。

来自江苏的调查结果印证了这一现状。最新调查显示,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发展,第一考虑的不是「薪资报酬」,而是「社会环境、发展机会及人际关系」,他们更多希望得到「启动资金、风投和税收」的支持,以及专业的创业培训、法律服务、产品行销平台,同时也很关注「社会保障、住房补贴和子女就学」等实际问题。

针对当前海外人才回国兴业的现实需求,中国各地积极致力于营造优良的创业环境和发展空间。在江苏省,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涉及配套资金、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方方面面。比如,无锡的「530计划」、苏州的「姑苏人才计划」、泰州关于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专项优惠政策等。

如今,中国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机遇像磁石一样吸引著大批海外人才。在江苏此次开展的调查中,30%的调查者认为创业投资环境「非常好」,63%选择了「比较好」,中国创业环境得到普遍认可。

江苏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副主任苏建分析,从2007年起,江苏高层次人才长期流出大于流进的状况开始逆转,人才回流加速,未来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且有望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省份扩展。

Resp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