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又到了月初的经济数据披露期,在宏观部门的正式数据出台之前,各大券商都要发布各自的数据预测报告,不过,今后一段时间这些报告的命中率应该不会太高,因为在最近的统计风暴中刚刚挖出了潜伏在宏观经济部门的“鼹鼠”。

“国家统计局严厉谴责任何泄露还在保密期数据的行为,我们相信任何违法的行为都必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国家统计局也一直高度重视发布前数据的保密工作,为 此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程序,进一步缩小了涉密数据的人员和范围。”在4月15日统计局一季度数据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强烈谴责了这种 数据泄密行为。他还表示,要进一步缩短数据生产到发布的时间,尽可能减少数据被泄露的风险。

这是因为就在此前的一天,有媒体精准地公布了一季度数据。同样的事情在1月和去年6月也出现过,更早之前的2008年7月也曾有境外媒体提前公布了这些重 要数据。在这一系列的数据泄密事件中,表面上都是由媒体引发的舆论漩涡,但真正的幕后黑手却指向了某些国内券商,包括一些中字头的顶级券商。而且,这些数 据泄密事件背后,都隐隐约约牵扯到了金融市场的利益。

“今年的几次数据泄密事件引起了政府高层的重视,在3月底就有宏观部门的涉及人员相继落马。这些人职位不高,多是处级干部,但都位于能提早接触到数据的核 心部门,虽然还没有最后的定论,但应该是作为公诉的刑事案件处理。”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统计局办公室和央行研究局的一些人员已经相继离岗。不过,对于 是否追究涉事券商的责任仍未有定论,而且这些机构一般都是通过中间人收买资料,比较容易撇清关系。

一般而言,政府部委的机要部门的人员获得数据更加容易一些。以央行研究局为例,其主要职能是,围绕货币政策决策,对经济增长及运行进行分析与预测;研究跟 踪金融法规;跟踪研究我国产业政策和其他部门经济动态以及货币信贷、利率、汇率、金融市场等重大政策的执行情况等。其中,研究局的一个处室承担了编制央行 企业商品价格指数(C G PI)的职能,该处室的工作人员接触到的统计资料相对较早。

其实,一些政府官员与金融机构之间过于密切的关系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许多券商乐于聘请政府宏观部门的官员在公司担任职务,不少券商的首席经济学家也多有政 府背景。早在去年6月9日,在一场券商的策略报告会上,一位宏观部门的专家以个人观点的方式,公布了一组5月份数据,包括市场极度敏感的C PI、信贷以及出口数据,其预测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约6300亿元;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 PI)同比上涨3.1%,中国5月份出口同比增长约50%,达1300亿美元左右。这组数据与2天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份数据高度相似,其中C P I更是一模一样。在数据泄漏的当天,沪指上涨了2.78%。

在去年年中C PI抬头后,市场情绪转移到通胀恐慌之上。媒体和券商纷纷在C PI数字上做足了文章,不仅财经媒体每个月初都发稿预测数据,各大券商也都在每月初集中发布上个月数据的预测报告。去年11月份C PI意外冲高到5.1%,但在数据发布的前2天即12月9日,市场即流出了CPI冲高至5.1%的消息,当日沪指跌1.32%。

不过,随着政府多项强力的价格管制措施出台,市场预期通胀水平将大幅回落到4.3%以下。但是,一些顶级的券商预判断通胀压力仍然很高。中信证券在其1月 初的月度数据前瞻报告中表示,预计12月食品价格将有所回落,但非食品价格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CPI将达4.6%。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升,以及 国内需求转强,预计PPI环比继续为正。中金公司的宏观报告预判,估计去年12月份食品C PI环比下降0.1%,非食品C PI 环比还会维持一定涨幅,使得12月份整体C PI回落至4.5%。统计局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C PI同比上涨4.6%,PPI同比上涨5.9%。当日,沪指大跌2.92%。

其后,由于央行在2月份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宣布加息,业内普遍预计1月份C PI可能破5。但在数据发布的前一个周末即2月12日,就传出了1月份CPI或显著低于预期或为4.9%的消息。2月14日,外媒引用匿名人士消息称,由 于中国调整了C PI的权重,1月C PI同比上涨4.9%。当日,沪指大涨2.55%。这一数据在2月15日也得到统计局数字的证实。

直至4月份,经济数据泄漏事件再次发生。香港媒体4月14日援引不具名消息称,中国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 PI)同比增长5.3-5.4%。同时公布的数据称,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800亿元人民币,M 2同比增幅为16.6%。这两个数据惊人地吻合了实际数据。美银美林经济学家陆挺在数据发布前也预测,中国C PI可能出现“双峰”走势,3月份C PI预计将在5.5%左右。电价可能先实行结构性调整,待通胀趋缓后再上调部分地区居民用电价格。陆挺认为,3月份C PI从2月份4 .9%的水平回落的可能性非常小。至于加息,未来数月密集加息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不过2011年余下时间只加息一次的上行风险略有增加。

其实,早在4月10日晚间,市场就流出了两个3月份C PI“传言”版本。有机构的经济学家表 示 , 我 们 在1 3日 得 到 两 个 消 息 。 一 个 是5.8%,另一个是5.4%。因为通胀数据对市场存在影响,所以我们不排除这些传言是故意散播的可能性。

从2008年开始,每年都有C PI数据提前泄露的传闻,这已成了影响我国经济安全和统计部门权威性的一颗“毒瘤”。每次数据提前泄露事件被曝光,有关部门都要表示“严厉谴责”,但此后却难见任何调查结果公布,也没有涉事官员被处罚。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 onsum er PriceIndex),英文缩写为C 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普通公众而言,这个数字不过是反映了我们 的物价感受。但是,对于金融市场而言,提前获得这些数据,或者有意泄漏这些数据,往往意味着能够得到真金白银的利益。

在4月14日,香港媒体提前曝光内地经济数据后,全球金融市场也因此激起了阵阵涟漪。路透社当日《外汇动态》新闻的标题即《美元挫跌,泄漏的中国经济数据 激发风险偏好》,该报道称,美元指数D X Y挫跌至近16个月低位,此前泄漏的中国经济数据略胜过分析师预期,推动欧元兑美元升至1.45美元附近。

在国内金融市场上,这些消息泄漏的前后,市场都发生了较大的波动。有金融业界人士分析说,如果有机构利用这些数据在市场套利,普通投资者将蒙受巨大损失。 事实上,在包括新加坡、德国等在内的许多境外市场上,都有中国指数在期货市场上市;如果在中国抛售A股,在境外做空中国指数,那将能够成为A股暴跌的真正 赢家。数据泄密事件牵扯的利益纠葛已经越来越大,这可能也是高层决心严惩数据泄密的原因。

韩国玩火 中国突然向韩通报了一个重要数据

经12月26日证实,最近中国向韩方通报了从中国的统计上看今年韩中的贸易规模突破了2000亿美元。这虽然是一直以来都比韩国海关统计稍多的中国海关基准,但是韩中贸易规模突破2000亿美元还是第一次。

特别是这个成果是在今年发生了天安舰沉没事件和朝鲜延坪岛炮击事件后韩中关系恶化的状态下达到的,所以令人瞩目。分析认为,韩中不顾外交和安保领域的矛盾,切实履行政经分家才可能达到这个结果的。今年韩中关系是史无前例地呈现“政冷经热”的现象。

韩国驻华大使馆高层人士12月26日说:“中国方面的高层人士向我方转达了按照中国方面的统计基准,今年韩中贸易很有可能突破2000亿美元的信息。”柳佑益驻华大使也在最近的一个聚会上透露:“接收到了中方转达的今年韩中贸易额将突破2000亿美元的消息。”

大使馆相关人员表示:“其间,如果中国将通过香港进口的物品原产地是韩国的也算作是韩国的产品来统计,就会比韩国方面统计的结果多出100亿美元”,“韩国方面的统计也是显示明年上半期就可能突破2000亿美元,所以韩中两国贸易的急速增长是不可否认的”。

另一个驻中大使馆相关者说:“李明博总统和胡锦涛主席在2008年首脑会谈中商定2010年两国贸易额扩大到2000亿美元。但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 原来定下的目标年度改为2012年”,“随着今年贸易额比预想的程度大幅度提升,(按照中国的基准计算)期待修正过的目标年度可提前2年”。

北京外交消息灵通人士指出: “韩国的对外出口中,中国占的比重超过了25%(2009年基准),因此今后应在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培育在外交安保上的战略性信赖”。

另外,也有持警戒态度的声音,称韩国对中国贸易依存度提升太快。

2010年11月,韩国贸易史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这是因为针对特定国家的出口额有史以来首次超过了1000亿美元。出口对象是中国,2010年1至11 月,韩国的对华出口额达到了1057亿8100万美元,早早地突破了1000亿美元的大关。韩中建交18年以来足足增加了100倍左右。这是惊人的速度。 虽然这个消息很振奋人心,但是业界和媒体却很安静,反而是一份关于担忧对华贸易依赖度提高的某国策研究所的报告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在因为天安舰沉没事件、 延坪岛炮击事件、取缔非法捕捞等问题两国外交摩擦频发的当口,没有精力报道“出口额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的消息。

如果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内需市场扩大,韩国企业的对华出口也会随之增加,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没有领先一步的技术(服务),中国市场对于韩国来 说不过是“镜中花”而已。到那一天,韩中贸易面临的将不是贸易依赖度提高的问题,而是“没有商品可出口”的问题。这就是两国贸易结构的现状。必须在中国的 技术追赶、贸易中的人民币结算、自由贸易协定(FTA)等急剧变化的贸易环境中先发制人。其核心还是领先的技术。必须明确并坚持这一点。韩国政府也应该加 强纠纷管理,避免两国间的外交摩擦波及至经济领域。这是解决“1000亿美元的出口悖论”的出路。

触目惊心的中国特色:一项数据是日本的千倍

以下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仅供参考:

中国老百姓缴的税率仅次于福利极高的法国,世界第二,而享受的福利才占税收的8%。

政府财政总收入中的教育,卫生,社保等公共开支的比例,美国人42%,英国49%,加拿大最好,是52%,中国是8%。

日韩、欧洲、北美政府的行政运行成本占政府支出的1%-2%,我国是46%。也就是说:他们国家的官吃税收的1%-2%,中国的官要吃46%。我们当官的比别人多吃20-40倍。

西方国家老百姓吃的福利是:美国人42%,英国49%,加拿大最好,是52%。我们老百姓吃的是8%,我们老百姓享受的比例只有别人的1/6-1/7。这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主义税收。

美国政府的官僚只花税收的1-2%,而给老百姓提供的福利占税收比 例的40-50%。而中国政府的官僚花税收的40-50%,是美国的20-40 倍。而给老百姓提供的福利占税收比例的8%,是美国的1/5-1/6。

全国公款吃喝3700亿元/年,中国的教育经费700亿/年。正好是公款吃喝的一个零头。公车消费3986亿元。公款出境旅游2400亿元。 公款赌资外流2000亿元。仅这些就合计12086亿元,相当于全国医疗费用的两倍。(并且80%的公费医疗还是只占人口比例不到1%的高干们在享受)。

中国无论人均GDP还是总值都远低于日本,公款吃喝却是日本的1000多倍。

中国的教育投资不及非洲的乌干达,失、辍学儿童人数世界第一。而韩国首都汉城政府官员用的公车才140辆。

日韩、欧洲、北美政府的行政运行成本占政府支出的1%-2%,我国是46%。还有官方自己公布的贪污腐败数额是一年25000亿。

这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主义税收。

中国的官办市场经济导致世界超级贫富悬殊,更是导致劳动所得之占GDP的15%左右,比印度都还要低,只有印度和美国的等国的1/3左右,中国的绝大部分 (约60-80%)的老百姓生活水平还没有印度高,印度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要高两倍,这邪恶的GDP增长对于我们大多数老百姓有个屁用,中国必须彻底变 革,别无其它选择。

中国城市人口中最穷的20%只有最富有的20%的人的收入(不含灰黑色收入)的1/22左右,远超美国。若含灰黑色收入则远远不止这么多倍。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为全球奢侈品行业的总销售额作出近20%的贡献。据估计2011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市场。而同时是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为美国的30-50分之一的情况下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市场。

中国有约24万人拥有约0.1亿个人资产(不包括房产,轿车,和已投资的部分,即仅指手中的现钱)中国成财富最集中国家,即约150万家庭占70%财富(这个数据只包括存款、股票等资产,没有把灰色收入计算在内)。

原来我们说拉美贫富悬殊,现在看来拉美财富已是相当公平的了,中国已经远远超出和彻底拉美了化了。中国的超级贫富悬殊导致60-80%的中国人生活跟非洲差不多。

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2008年底中国拥有绝对贫困人口2.5亿,而中国在该标准上不与国际接轨,自行制定家庭年收入785/元/人的标准,这样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只有1500万,此标准是世界标准的1/4。

Resp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