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前外交部部长、现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素有“诗人外交家”之称的李肇星到重庆大学演讲。他用机智风趣的语言、平易近人的态度征服全场,一个多小时的演讲,近20次被掌声打断。

李肇星因犀利的语言风格,被称为“铁齿外长”。昨天,他兴致勃勃地给学生讲起了外交场上的几次经历。

有一次,他和美国一位领导人会谈,对方说,我对中国“侵略”西藏感到非常不满。李肇星立刻问他,你了解西藏的历史吗?对方摇摇头。李肇星说:“我可以向您解释,但您理解起来可能会有点困难,因为西藏被划入中国版图的时候,还没有美国这个国家。”

说到这里,台下响起了长久的热烈掌声。

遗憾没和钱钟书见面

由于教师节刚过,李肇星主动聊起了他就读北京大学时发生的种种趣闻。当时,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外国文学研究家闻家驷等都是他的老师。“排队打饭、图书馆抢座位,一不留神就能碰到个名人。”

李肇星说,当时他非常钦佩著名学者钱钟书的学识,一直和他有书信来往。一次,他在信里表达了想到钱钟书家里去拜访的愿望,却被喜欢清静的钱钟书一口回绝,让他有些生气。后来,钱钟书给他寄来一本自己的文集,其中一段用红笔勾出来的话,让李肇星开怀大笑:“如果一个人觉得鸡蛋好吃,又何必非要见下这个蛋的老母鸡呢?”

后来,钱钟书逝世,李肇星都一直没能和他见面,这也成为李肇星心里的一个遗憾。

外交妙语倾倒学子

李肇星因犀利的语言风格,被称为“铁齿外长”。昨天,他兴致勃勃地给学生讲起了外交场上的几次经历。

一次记者招待会,记者请他评论一下陈水扁夫人因经济原因被起诉的事件。李肇星回答:“地方官员家属的经济问题,不属于外交事务。”

让学生席地坐身旁

昨天,可容纳700多人的报告厅被挤得水泄不通,所有过道都坐满了人。

李肇星一上台,就做出一个意外的举动:把因为没座位只能站在门口的20多个同学,通通请到主席台上,让他们在自己的座位两旁随意席地而坐。此举让台下学生既惊讶又羡慕,全场爆发出欢呼和掌声。

随后,主持人要对李肇星的生平做简介。当主持人说到“他是一位刚直、儒雅、出色的外交家”时,李肇星扭过头去,连连摆手,说了好几个“没有”,显得非常不好意思。

“看到今天竟然来了这么多人,我激动得把准备好的话都忘了,只有胡说几句了。”一句朴素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李肇星和学生的距离,又一次赢得了掌声和笑声。

印记者发问:中国两会发言人李肇星一针见血

有印度记者问:“现在中国的邻国,包括印度有很多关切,关切中国把这么多钱花在防务上。很多年来,印度一直没有开发印中边境,但是近年因为中方增加军费, 印方对边境地区进行了开发。我们知道中方表示愿意听取其他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关注,我想问的是中国增加国防费会不会给邻国,比如印度带来更大的压力。”

李肇星以“友好邻国”来形容印度,他回答说:“中国国防费用有所增加,但就我们的国防预算占我国经济总量的比例来说,我们在全世界是相当低的,比许多国家都低得多。”

据李肇星补充,印度的国防预算远远高于印度国民生产总值总量的2%。他说:“中国非常重视同邻国的友好关系,我们奉行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同周边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

李肇星:中印友谊任何力量也挑拨不了

李肇星说:“近年来中国同亚洲国家,包括印度的关系深入发展,高层交往频繁,政治互信增强,经济利益日益融合,人文交流不断扩大,为亚洲的和平和发展共同做出了贡献。‘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全体亚洲人民,包括中国人民和印度人民的共同愿望。

我们特别高兴的是上个世纪50年代是中国领导人和印度等亚洲国家领导人最早共同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之间确实有边界问题,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之前,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符合中印双方的共同利益,这也是双方达成的重要共识。”

2005年,中印双方达成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为最终解决边界问题奠定了重要基础。李肇星说:“当年中印关系友好稳定,为双方协商解决边界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气氛,双方保持了会晤势头,目的就是为了促进谈判进程,争取早日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李肇星指,中方愿意同印方一道继续落实两国有关协定和共识精神,共同维护边境形势的稳定。2003年双方设计了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至今已经举行14轮会晤。

最后李肇星说:“中国人民是有着光荣历史传统和文化传统的人民,印度人民也是有着光荣历史传统和文化传统的人民,中印人民的友谊是任何力量也挑拨不了的,中印人民友谊的潮流不可阻挡。”

Resp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