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防部3月31日发表了2010年度国防白皮书,白皮书首次提出两岸应“探讨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文字几乎是照搬胡锦涛两年多前的“胡六点”,没有新增的表述内容。台湾方面对此的态度也一如既往,要求先撤导弹再谈问题。有分析人士指出,把这些文字放进白皮书里,不仅是新的动作,也明确表示出大陆今年的对台政策就是主推两岸军事互信。

台先提互信又回避

大陆首次在国防白皮书中明确提出,两岸应积极面向未来,努力创造条件,通过平等协商,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新问题。两岸可以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就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

白皮书称,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以利于共同采取进一步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的措施。两岸应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其实,军事互信最早乃是台湾所提出。大陆过去都是主张商谈结束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直到2004年,大陆发布了“5·17”声明,算是正式提出了两岸商谈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的主张。当时显然是因扁政府操弄公投、制宪,让大陆认为必须巩固两岸的政治基础,希望缔结军事互信协议,以确保“一个中国”原则。2008年12月31日“胡六点”发表后,大陆开始使用“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取代“军事互信机制”。在两岸签订ECFA后,大陆学者频频谈起军事互信,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与总理温家宝也先后提及对台导弹问题,将军事问题摆到桌面上。现在的北京,除了消极表达只要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这些都可以谈,更积极提出军事互信。而台北的立场则幡然转向,变成宁可没有军事互信机制,也不可接受一中原则。有舆论认为,这也反映出国民党内阁在台湾政坛缺乏自信,故必须不断表现反统的政治需要。

此次白皮书的内容和胡锦涛2008年12月31日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完全一样。因此,有台湾学者认为,这是胡锦涛理念的贯彻。其实,早前有消息人士表示,胡锦涛积极追求在台湾问题上的突破,作为自己的政绩。正如香港回归中国是邓小平的政绩之一,胡锦涛也希望在台湾问题上“有所成就”。特别是他即将于明年秋季中共十八大以后,逐渐交出权力给未来领导人。如同江泽民卸任前把“三个代表”写入党章以确立政治地位,胡锦涛可能也开始构思他的政治地位问题。

台媒:先“结束敌对状态”

然而台湾一直是暧昧不明的态度。针对白皮书的内容,台国防部发言人罗绍和指出,国军将遵循政府的两岸政策,稳健、务实及循序渐进推动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但目前尚未实质规划。陆委会副主委刘德勋则说,对岸应该先主动撤除军事部署,“这是单方面就立刻可以处理的”,政治、军事议题协商目前都尚未成熟。

台湾党政人士认为,倘要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对岸用词可以和缓一些,例如回到“九二共识”框架下,不要预设谈判提前,才可能触及军事互信机制谈判。

事实上,大陆一提“统”,台湾就以“撤弹”回应,以此当作大陆促统的“死穴”。

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丁树范指出,这个白皮书反映北京对台政策的盲点。从台湾的角度而言,由于政党轮替已成常态,因此任何国防部的政策应该是反映当时执政党的意见。任何国防部的官方文书里不会有类似“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等内容,而只单纯处理国防军事议题。换言之,这是军方贯彻行政中立原则。大陆白皮书里出现类似内容,只是表示大陆政治体制上党军一体的特性,突显出两岸政治上的鸿沟。这也是大陆军方高层将领多次呼吁两岸军人有责任就统一议题作出努力,而台湾毫无响应的根本原因。

台湾媒体指出,两岸军事协议谈判,肯定困难重重、旷日费时,甚至也有可能不欢而散。考虑大陆的综合国力成长速度,谈判一旦破裂,对台湾威胁可能更大,而大陆对“军事安全”所赋予的政治意义,台湾也不容易接受,所以“结束敌对状态”应是较好的选项。特别是两岸已在“九二共识”下签订了很多协议,因此在“九二共识”下开启“结束敌对状态”谈判,可以暂时将两岸政治定位问题模糊化,而台湾又可以避免承担延伸性的政治责任,将两岸关系单纯地定位在“九二共识”下化解“敌对关系”,避免误判,并提供解决意外事件的标准程序,如此即可以维护和平发展,这是现阶段可以被多方接受的做法。

Respond